教育教学 | 五华区韶山小学引入“智慧体育”系统,促“五育”融合
既可监控学生体育课上的运动量,保障学生的安全,还能及时测出一分钟跳绳、50米跑步等运动项目的成绩。截至目前,韶山小学是昆明首所把“智慧体育”运用到课堂上的小学。
把“智慧体育”运用到课堂是韶山小学为创新体育课程构架迈出的第一步。目前,学校正积极探索“体育超市”和“零点体育”体育课程,创新“体育积分制”的评价模式,力争让每个学生在6年内至少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。
智慧科技为教学添彩
“某某同学,你心率过高,停下来休息一下;某某同学,加快跑步速度……”下午2点40分,韶山小学体育教师岳磊通过平板电脑上的“智慧体育”系统,实时监控学生的运动状态。
上体育课前,教师们为五(4)班学生发放了一个智能手环,依靠这个手环能直观了解学生的相关运动数据。韶山小学后勤副校长赵金生说,每个手环对应一个学生,当某学生在系统的版块上呈现红色时,表示学生心率过高、运动量超过负荷,需要休息;呈现绿色时,表示学生进行了有效运动,运动量适合;呈现蓝色,则表示运动量有待提高。
戴上智能手环,学生们都觉得很酷炫。五(4)班学生王楚说:“手环背后有激光灯闪烁,按两下就能开机或关机,非常方便。”
除监控学生运动状态外,一名体育教师借助“智慧体育”系统,能在一分钟内统计出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。岳磊介绍,“智能体育”还能测出学生50米跑等运动项目的成绩。同时,每次上体育课,系统会收集和反馈每名学生的运动状况。今后,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,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体育方案,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。
创新体育课程构架
“让学生戴上智能手环上体育课,利用‘智慧体育’系统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数据支撑,是韶山小学创新体育课程构架的举措之一。”韶山小学校长许赫瑜说,学校始建于1937年,在近百年的历史中,逐步构建了符合每个孩子的优质的体系课程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在此基础上,学校又探索构建了“体育超市”和“零点体育”体育课程。
在“体育超市”中,学校设置了武术、体操、啦啦操、网球、击剑、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跆拳道、体育舞蹈、花样跳绳等多种运动项目,供学生自由选择。一(4)班学生雷轩语在“体育超市”里选择了足球、篮球和乒乓球3门课程,想通过训练掌握球技,像爸爸一样到赛场上踢球;一(1)班学生从景云报了篮球项目,两个月的时间里,已经学会了低、高、交叉运球和投篮;五(4)班学生李晨溪爱上了跳绳、跑步、武术等运动。
同时,学校推出“零点体育”体育课程,在每天第一节文化课前,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,通过运动让学生的大脑做好准备,为一天的学习奠定基础。与普通运动不同,“零点体育”传授的是健身之道,指导学生们如何保持自身的健康。
通过重新构建体育课程,学校旨在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能选取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,并在小学生涯里掌握2至3项体育技能,为中考体育做好准备。
评价体系记录成长足迹
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创新后,许赫瑜带领着教师团队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“让每朵花绽放自己的色彩”的教学理念,尝试完善涵盖学生所有在校体育行为的综合评价体系,从学生的体育品德、运动能力、健康行为3个方面入手,建立“体育积分”,下设超市积分、品格积分和增值积分。其中,超市积分将根据不同体育项目设定不同分值,每个体育项目的分值由学业表现、体质健康、基础体能、技能达标4个部分组成;增值积分拟设定总分100分,包括选修课10分、大课间40分、课后运动10分、比赛成绩40分。许赫瑜认为,每个积分的分值均在学生的努力范围内,“跳一跳”就能达到,这样能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,又能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。
同时,学校拟通过“体育小达人”评比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。
目前,韶山小学由新校区、老校区和螺峰校区3个校区组成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为培养根植传统、责任担当、自主学习、乐于创新的未来公民,学校以体育为切入点,探索把各个校区打造成“以体育人”的校园环境,把每一块操场、每一个体育功能室、每一块运动场地打造成“以体育人”的阵地,通过以体树德、以体增智、以体健身、以体育美、以体创新,以“牵一育动四育”的理念,实现“五育”融合。
内容来源:昆明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