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为: 首页>五华党建>党建要闻
五华区构建“3443”服务保障体系 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保驾护航

    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。加强城市基层党建,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。五华区始终扣准强化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;始终瞄准时代最前沿,回应群众最关切;始终把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趋势,构建了“3443”服务保障体系,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发力、开拓创新的基础。

压实三级责任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

    五华区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,把履行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扛在肩上,以务实举措抓在手上,以强化督查考核盯在眼上。通过建立区委书记、区长任双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机构,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、直接推动,围绕基层治理难点热点,有效整合全区资源,为抓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同时,严格落实区委党建工作例会制度,定期研究党建工作,每季度召开例会推进工作,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,为全区各级党组织抓实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示范。

    在街道层面,五华区委健全党(工)委管党建、书记抓党建责任落实机制,以书记述职评议考核、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为有力抓手,分层级、分类别制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、问题清单、整改清单,层层传导压力。

    五华区委建立了党建督查工作清单,选聘30名党建督查员,开展综合督查、专项督查、跟踪督查和随机督查,提高基层党组织聚焦党建抓服务、抓好服务为民生的责任意识。

    去年,五华区还制定下发了《五华区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问责办法(试行)》,“剑指”基层党建“不作为”,围绕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不到位、领导班子建设不力等7个方面32种问责情形明确职能职责,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在知责明责中扛起主体责任。


构建四项机制 提供健全制度保障

     围绕党的建设总体目标,五华区委以改善基层治理为突破口,注重机制创新,打破体制壁垒,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大联动发展。

  建立统一联动的管理机制。健全区委统一领导、组织部门牵头负责、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,在实施党建引领“吹哨报到”“红色物业”“四社联动”等工作中,由区委统一谋划,组织部门牵头制定工作方案,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、权力下放、条块结合、以块为主的工作格局,从制度机制上解决党建和治理“两张皮”问题。

  建立权责相适的治理机制。制定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,逐步取消街道招商引资、协税护税等职能,优化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,推动街道聚焦抓党建、抓治理、抓服务主责主业,严格落实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证明性盖章事项清单,严格社区工作准入制度,推动社区在行政事务上减负、在服务保障上扩能。

  建立双向考核的评价机制。由区委、区政府统一组织对街道的考核,除法律法规规定外,区级职能部门不再组织对街道的专项工作考评,为探索由街道党工委牵头,以群众满意度作重要评价指标,对区级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下沉基层履职进行考核,推动区级力量下沉街道,帮助基层切实解决问题。通过将双向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,打通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障碍,双向发力推动党建工作有效落实。

  建立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。充分发挥街道党建联盟、社区大党委统领作用,不断完善联席会议、社区协商、信息互通、政府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等制度,整合驻区单位、“两新”组织、居民代表、社区工作者、社会志愿者等多元化治理主体,形成条块协同、上下联动、事务共商、信息互通、服务联办的共建、共治、共享基层治理格局。


建设四支队伍 提供过硬人才保障

   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,“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”。基层党建同样如此。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社会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,离不开政治理论强、专业素质高、工作有热情的基层干部队伍。五华区充分利用人才集聚优势,注重帮助人才成长成才,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供智力保障。

  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。近年来,五华区先后制定完善了《关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施方案》《五华区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方案》《五华区关于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防错、容错、纠错办法》等制度举措,全面构建起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为核心目标,以教育培训、交流挂职、后备培养、选拔任用、从严管理、正向激励、防错纠错为基石的“1+7”干部工作机制,用系统思维推进干部工作取得实效。

  建设一支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。五华区持续加大年度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、社区党务干部跨县区交流学习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讲党课力度,鼓励社工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,推进现有社区工作者逐步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型。逐步在街道(社区)党群活动服务中心、社会实践基地等设置社会工作专职岗位,支持社区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、民主选举、竞争上岗、购买服务等方式,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。

  建设一支多样性志愿服务队伍。通过健全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、志愿服务记录制度、志愿服务积分储兑换制度,五华区积极挖掘整合全区社会志愿者资源,组建多种类型志愿者队伍,开展以党员志愿者为带领、青年志愿者为主力、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志愿服务,并充分发挥志愿者特长,让服务更加多样性、个性化。同时,整合公共资源、商业资源,建立志愿积分商城,实现志愿服务兑换商品实物、社区服务或生活服务,扩大志愿服务外部效应,激发志愿服务活力。

  建设一支党建工作名师队伍。五华区充分挖掘全区各领域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、行业专家、业务骨干等先进分子的个人特长、从业经验和典型示范优势,注重突出特色、聚焦功能,创建出一批以个人命名的“五华先锋”党建名师工作室,激发各领域先进分子服务全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,构建形成五华基层党建“红色智库”。目前,已有包括机关干部、社区工作者、非公企业主、教师、医生等不同行业的25个党建名师工作室通过验收,有力推动着五华区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提升,凝聚形成了抓党建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

做实三个基础 提供全面服务保障

    知所不豫,行且通焉。五华区从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入手,着力于夯实阵地建设、财政经费、资源整合等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础,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建设成为引领全局、带动发展、服务民生的“冲锋号”。

  在业务部门、街道、社区、街区、园区、商圈、楼宇等领域,五华区着力建设一批标准高、覆盖广、集约高效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,并细分中心功能区域,搭建起便民服务中心、社会组织之家、志愿者之家、社会实践基地、公益创投活动中心等阵地,大力推行“一站式”服务和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为社会群体提供业务办理、政策咨询、交流学习等利民惠民服务。

  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五华区划拨了一系列专项工作经费,把机关、事业单位、“两新”组织等的党建经费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。街道党建工作经费从8万元提升到12万元、社区从5万元提升到8万元,中小学校按照每名党员每年400元的标准核拨党建经费,“两新”组织按照党委1万元、总支5000元、支部3000元的标准核拨党建经费。此外,区财政每年还专门安排不低于500万元资金用于社区“两房”规范化建设,安排每个城市社区每年2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,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通过阵地联合、队伍集合、机制融合,五华区整合片区内驻区单位、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等业务系统的党建、政务和社会服务各类资源,形成开放式、共享式服务保障体系,促进党建工作大融合、大发展,实现服务保障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建立多元化投入分担机制,统筹区级职能部门、街道办事处掌握的社区居家养老、青少年服务、残疾人服务、社区服务群众等专项工作资金,以社区为主体归口划拨、集约使用,实现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,为打牢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供了有益补充。

  记者王恩国 通讯员孔玉报道



Copyright © 2012-2021 www.kmwh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版权所有: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:昆明市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

联系我们 地址: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1号五华区区级机关办公大楼

技术支持电话:0871-63632514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:5301020002

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622号

备案号:滇ICP备05009273号-1